- 播放时间:六十二分钟
- 教师:瑞给·凯德博士
- 保罗神学的中心系列第一课
- 陪同课程:保罗和他的神学:论坛
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某些事情发生之后,你看到了你老朋友新的一面,是你以前从来没看见过的?当基督徒开始认真地研究使徒保罗的时候,上述的情况经常发生。大多数基督徒对于保罗和他的书信都很熟悉。我们听过许多依据他的书信所作的讲道,又经常在研读《圣经》的时候专注研究他的书信。在许多方面看来,他好象一位熟悉的老朋友。但是,当好多基督徒在深入发掘保罗的人生和神学的时候,所得的发现往往使他们感到吃惊。
在这个系列的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保罗神学的中心」。我们把这第一堂课称为「保罗和他的神学」。我们以研究保罗的人生和作品作为开始,从其中发现保罗神学的基本要素。
当我们探讨保罗和其神学时,我们会涉及三个主要的题目。首先,我们会探索保罗生活背景的一些重要层面,看看这些层面怎么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基督信仰。第二,我们要看看保罗的信仰与他使徒的职分之间有甚么关联。第三,我们要认明保罗神学的主要立场,因为保罗作教导的时候,往往是基于这些关键的立场。让我们先看看保罗的文化背景。
我们从经验中可以知道,有许多事情影响我们怎么去相信神,相信自己,和相信我们所处的世界。从来没有人在真空的状态之中发展神学,保罗也不例外。尽管圣灵带领了保罗进入基督的真理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圣灵也使用了保罗的多种背景。如果我们要理解保罗神学的中心,我们必须清楚了解他的生活。
可惜的是,我们对于保罗的成长知道的不多,然而,我们却很清楚的知道他是在两种强大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的。一方面,犹太文化深深的影响了他。另一方面,他也被暴露在外邦文化之中,希腊罗马文化给他带来重大的冲击。
如果我们低估了犹太传统对保罗的影响,我们很可能就会错过他神学的中心。我们可以从好几方面看到这个传统对他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一方面,新约中明白地记载保罗在成为基督徒以前,十分自觉他的犹太遗传。我们从他怎么描述自己信主前的状态,就能够知道他是坚信犹太教的。例如,在腓立比书第3章第5节中,保罗宣称他在
第八天受割礼,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是法利赛人。(腓立比书第3章第5节)
就其信仰来说,保罗是个保守派,致力于献身保存和追求以色列的传统文化。听听他在加拉太书第1章第14节中怎样描述自己:
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拉太书第1章第14节)
事实上,在他信主之前,保罗对犹太教的热忱,驱使他把基督教教会看成为犹太教的异端,并且激烈地迫害教会。此外,保罗也接受过犹太教高深的教育,十分熟悉犹太传统。根据使徒行传第22章第3节,他甚至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犹太教师迦玛列的学生。保罗断不是一个无知的宗教狂热者,他受过高等的训练,对犹太神学和经书有十分成熟的理解。
对保罗来说,犹太传统不单在他成为基督徒以前十分重要,在他成为基督徒以后,他仍然深深感到欠了此传统的债。例如,保罗在成为基督徒之后,继续遵守许多犹太习俗。他在哥林多前书第9章20节中说: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哥林多前书第9章20节)
新约多次记录基督徒保罗谨慎地跟随他祖宗的遗传。甚至当犹太人因为保罗信仰基督,而严厉地迫害他以后,保罗对其民族的认同感和忠诚仍然是那么强烈,他还要拼命地保存其犹太人的身份。在罗马书第9章2到5节中,他这样写:
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罗马书第9章2-5节)
有了保罗重要的犹太背景作前题,我们现在就能问这个问题:保罗的背景是如何影响他的基督教神学呢?在许多方面,这影响差不多跃然在保罗的每一页书信之上,然而,有两件事我们要特别记住。
第一,保罗作为一个犹太人和犹太的基督徒,他相信旧约经文的权柄,毫无保留地信任和顺服旧约。保罗永远不会相信任何与旧约《圣经》互相矛盾的教导。不幸的是,在教会历史的不同时期中,甚至于在我们生活的今天,有些神学家提出说保罗拒绝了旧约的教训,反而以他在基督里的新信仰取代了旧约的教导。这提议与事实背道而驰。保罗是完全地植根在旧约以色列的一神信仰中,并且坚定相信犹太经书中的道德要求。无论我们怎么说保罗,我们肯定的知道,他从来没有一刻认为他的基督信仰成为了他自己和旧约之间的阻隔。相反地,他对基督的委身更加深了他对这些经书的热爱。听听保罗怎么指示跟随他的提摩太,他在提摩太后书第3章第14至15节中谈到旧约说:
但你所学习的,所确信的,要存在心里,因为你知道是跟谁学的;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第3章第14-15节)
希伯来《圣经》仍然是保罗的《圣经》。
第二,保罗也紧紧的持守着一个犹太信念,就是有一天,神要差派弥赛亚来临,他就是大卫的伟大后裔,他要来终结以色列人的痛苦,并且把神的国度扩展到外邦中去。事实上,保罗改信基督教的原因,是因为他相信耶稣就是这位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因此,保罗毫不犹豫地称耶稣为基督,或作希腊文的Christos,Christos是希伯来语Meshiach或Messiah的希腊文翻译。保罗没有把基督教看作犹太教的代替品。相反地,他认为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分支,此分支确认了耶稣就是弥赛亚。
犹太信仰的支柱,是在于完全顺服《圣经》和盼望弥赛亚来临,这些都是保罗基督信仰中的重要元素。从这些方面和其他许多方面看来,保罗的基督教信仰是依存在他的犹太遗传之中的。
可是保罗不仅仅被他的犹太传统所影响,圣灵也使用了保罗跟外邦文化的的接触去塑造他的神学。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在保罗的一生中,他不单只生活在犹太的巴勒斯坦地,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里,他也生活在外邦人的世界中。根据使徒行传第21章第39节,保罗是来自于外邦人的城市基利家的大数。在使徒行传第22章第3节中,我们知道他是在耶路撒冷长大的。但是,在使徒行传第9章第30节和第11章第25节中,我们看见成长后的保罗再次居住在大数。
除此以外,因为保罗享有完全的罗马公民资格,所以他与外邦世界的接触就更为坚固了。事实上,根据使徒行传第22章第28节,他的公民资格不是买来的,他生来就拥有这资格了。在使徒行传的好几个段落中,我们读到保罗主动地宣称他罗马公民的权利来传扬福音和为自己辩护。
再者,保罗在写给外邦教会的信中,表明他愿意为福音的缘故而遵守外邦人习俗。在哥林多前书第9章21节中,他做了一个不平凡的宣告: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哥林多前书第9章21节)
保罗是那么的熟悉外邦文化,使他在遵守基督律法的同时,又能在行为上适应外邦人的习俗,走在两者的细缝之中。
最后,保罗也表明了他十分了解复杂的外邦文学。例如,在使徒行传第17章28节和提多书第1章12节中,保罗提及到外邦哲学家,甚至引用了外邦哲学家的话。他对希腊罗马世界的哲学和宗教都极有修养。
现在,我们必须问问自己:通晓外邦文化对保罗起了甚么效用?保罗与外邦文化的接触如何影响了他?首先,虽然有人认为保罗因为通晓外邦文化,所以他更改了基督教,好使基督教更容易被外邦人接纳,但是我们要清楚知道,他并没有这样做。保罗的基本取向仍然保留着独特的犹太特性。然而,保罗与外邦世界的接触对他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他装备好去服侍教会以外的外邦人。他比许多人更清楚外邦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他准备充足,能有效地把福音带到他们当中。这是为甚么当我们读罗马书第11章13节时,会发现保罗称自己为「外邦人的使徒」。
除此以外,保罗也准备好去服侍在教会之中的外邦人,甚至为他们作出抗争。事实上,保罗在外邦人中的服侍,使他卷入了第一世纪教会其中一次最具争议性的纠纷,那就是应否强迫外邦信徒行割礼的问题。根据使徒行传第15章,保罗说服了使徒和长老,辩明了信主的外邦人不需要接受割礼,他在这场纠纷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他写给加拉太信徒的书信中,他极力地维护外邦人不需受割礼的权利。这场纠纷代表了保罗为教会中的外邦人存有更广泛的顾虑。当时许多犹太基督徒顶多把外邦基督徒看成为二等信徒,保罗坚称基督已经拆毁了分隔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墙,信徒之间再没有等级之分了。就如他在加拉太书第三章28和29节所写的:
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你既属乎基督, 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拉太书第三章28-29节)
保罗许多书信的中心主题,是耶稣已经为外邦人的国度敞开了救赎大门,任何在基督里的人,在神眼中都被看成为完全遵守律法的正统犹太人了。
我们看到了保罗的犹太传统和外邦文化背景在许多方面对他造成的影响。在这双重背景之下,我们再继续探讨保罗的神学与他的事工有甚么关联。
我们将要看到,保罗在教会的服侍为他的神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参照点,并且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信仰。因此,我们要探讨他事工的几个层面。我们要特别看看保罗事工的三个层面:使徒的职分,使徒的使命,和使徒的著作。
保罗在其写作中有20处以上以「使徒」一词来描述自己,并且经常谈及他作「耶稣基督的使徒」的资格。这使徒的宣称十分重要,因为基督把绝对的权柄赐给使徒,叫使徒作他的代表,向教会说话。我们都知道保罗并不是耶稣在世的时候所拣选的原来的使徒之一。可是,保罗仍然宣称自己是基督权柄的代表。保罗坚称他所接受的使徒身分与原来使徒所得的相等。但是这怎么可能呢?答案在于保罗的确是符合了设定的使徒资格。
当使徒在五旬节那天等候圣灵降临的时候,彼得决定要立一位新的使徒来代替犹大。因此,彼得解释作一个带有基督权柄的使徒的人,要符合三个标准。首先,根据使徒行传第1章21节,他们必须曾经直接受过在世的基督的教导。第二, 根据使徒行传第1章22节,我们知道他们须是耶稣复活的见证。第三,在使徒行传第1章23到26节,我们看到那新的使徒必须是被主亲自拣选进入这使徒的位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估保罗呢?乍看之下,他并不符合作使徒的第一个标准:不管怎么说,他并没有在耶稣在世的时候跟随过他。可是,当我们作深入一点的研究时,就会发现他是符合第一个标准的。在加拉太书第1章11到18节中,保罗记录了在他信主以后,立即到了阿拉伯的旷野度过了三年的时间。他又提及这个时期的长短大概等于其他使徒与耶稣在一起的时间。在这三年间,耶稣亲自把福音教导给保罗。让我们听听保罗在加拉太书第1章11和12节的话:
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加拉太书第1章11-12节)
保罗也符合了第二个标准。在使徒行传第9章1到6节中,我们读到保罗确实在大马色的路上看见了复活的基督。他看见复活了的救主。最后, 根据使徒行传第9章15节,耶稣亲自把使徒的职分赐给保罗。
他是我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使徒行传第9章15节)
这样看来,保罗使徒身分的有效性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了。加拉太书第2章第7和8节告诉我们,其他使徒也确定了他的呼召和使徒的身分。保罗这样写道:其他人
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之人;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加拉太书第2章第7-8节)
其他的使徒认同保罗的使徒身分,他的身分能与彼得的相比较。让我们再听听彼得在彼得后书第3章15和16节中的话: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得后书第3章15-16节)
根据彼得这话,他是把保罗的书信与「别的经书」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了。
在早教会中有许多假教师,他们的教导与保罗的教导互相抵触。为了要与这些假教师抗衡,新约清楚地说明了保罗是正统的使徒。再者,保罗向教会提出了新的看法,这些看法是教会难以掌握的,更不用说要接受了。然而,当保罗以基督的大使的角色服侍时,说话就带有使徒的权柄,就如其他使徒那样,他又以《圣经》的权柄写作。其他人提出的任何观点都要通过保罗的教导作判定的标准。他的作品实际上带有基督的权柄。我们不能跟随基督却不跟随保罗。甚至到了今天,爱主的基督徒都必定以保罗的神学为他们的神学。
我们既然确定了保罗有作使徒的权柄,我们就要看看他作使徒的使命。作为使徒,保罗做了甚么呢?他的工作是甚么呢?若我们看保罗的三次布道旅行和到罗马之旅,我们就能对他的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让我们先概述一下他以基督使徒身分所作的第一次旅程。
我们在使徒行传第13章和14章中读到保罗的第一次布道旅行。神告诉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要把保罗和巴拿巴分别出来去做一份特殊的工作,这样,第一次旅行就开始了。圣灵立即就带领他们两人经过赛浦路斯岛。在那里有几次传讲福音的机会,后来,他们再前往亚西亚旅行布道。保罗起初的习惯是主要在犹太人的会堂中宣讲福音,但却遭受到犹太人的强烈反抗,之后,他开始也在外邦人当中传福音。
保罗在这次旅程中成功地建立了好些教会,包括了好几所在加拉太地区的教会。当保罗和巴拿巴向东走到远至特庇以后,他们就反方向走回来,经过加拉太的城市,最后到达海港,扬帆回家。
保罗第一次以基督使徒身分所作的旅程相对来说比较短,也并不复杂。但是他的第二旅程进一步把他带到远离巴勒斯坦的地区。
保罗第二次的宣教旅程出现在使徒行传第15章36节到第18章22节中。这次旅程的开始,是当耶路撒冷的使徒和教会领袖拣选了保罗和巴拿巴,叫他们送信到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和加拉太等地的教会去,此信解释了为何外邦基督徒不需要接受割礼,换句话说,不需要遵行摩西的律法就能得救。
就在出发前,保罗与巴拿巴起了争论,因此他们分开了,保罗于是与西拉同行。他们两人首先到了叙利亚,然后到基利家,再到加拉太。提摩太是在该区的路司得加入保罗的宣教旅程的。
当保罗继续前行的时候,他想要在北方的亚西亚和庇推尼宣讲神的福音,但是圣灵却禁止了他。因此,保罗到了沿岸城市特罗亚。就在那里,圣灵透过有名的「马其顿的异象」,清楚地揭示了禁止保罗往北去的原因。在异象中,有一个人恳求他到马其顿宣讲福音,马其顿是希腊北部的一个省份。因此,保罗和他的队员立即对此异象作出反应,坐船到那个省去。保罗在希腊建立了许多教会,包括在北方的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教会。
他最后往南面走,到了雅典,并且在哥林多建立了教会。保罗然后去了以弗所,在那里逗留了一段时期以后,又回到巴勒斯坦。
保罗的第三宣教旅行紧跟着第二次旅程,这一次他又再次远赴西方。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出现在使徒行传第18章23节至第21章17节。在这次行程当中,保罗由叙利亚的安提阿开始,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然后在以弗所建立了兴盛的事工。在这以后,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希腊从北到南走了一次,然后又回到北方。他探访了先前在此地宣教旅行时所建立的教会。然后由旱路和水路回耶路撒冷。
当保罗在他的第三次旅行布道回到耶路撒冷后,犹太人以煽动骚乱罪诬告保罗, 于是罗马人逮捕了他。保罗在监狱度过了两年,后来他坚持他作为罗马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好叫该撒听他的案子。由于这次向该撒的上诉,致使他被带到罗马去,这是他第四次的旅程。
这次旅行记录在使徒行传第27和28章里。保罗这次行程大部时间是坐船的。在克里特和马耳他岛之间,一场暴风完全摧毁了囚禁保罗和其他囚犯的船。全体船员、兵丁、保罗和他的同伴因船失事,滞留在马耳他岛上,三个月后他们才终于有机会到达罗马。在公元后60年至62年之间,保罗被软禁在罗马。在这段期间,他能够自由地传道。
教会传统记载保罗后来被尼录判决无罪,他于是往西班牙去传福音。在写给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我们也找到证据显示他是朝东去了,并一路建立和巩固教会。可是,太约在公元后65年之间,尼录再次逮捕了使徒保罗,最后处决了他。
当我们去看在耶路撒冷和罗马之间的地区时,我们会看见保罗的足迹遍布许多不同的地方,他在超过25个城市里与上千人接触过。保罗顽强不屈地进行广泛的布道旅行,我们从中学到了甚么呢?这些旅程显示了保罗神学中心的那些层面呢?
不用多说,我们从保罗的宣教旅行中可以了解到保罗神学中心的许多方面。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保罗的神学不允许他仅仅作为一个单谈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的神学家。保罗无容置疑受过高深的教育,他也满有聪明才智。但是,他的神学却领他过一个牺牲奉献和服侍他人的生活。这样,当我们探讨保罗神学的中心时,我们就不能只安于接受一套与实际生活脱节的观念或信念,反之,我们必定要寻找保罗神学中基本的和改造生命的要素。当我们能正确地理解保罗神学的时候,他的神学就会启发我们,引导我们进入完全服侍基督、服侍教会和服侍世界的生命中,正如这神学引导了保罗一样。
我们再去看看保罗事工的第三方面:使徒的作品,或新约书信。
由于保罗经常生活在实际事工的战壕之中,他尤其了解他曾经探访过的教会所面对的特殊问题。你可以想象加拉太教会的问题与以弗所教会的不同,以弗所教会所面对的挑战又与哥林多教会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结果,当保罗写他的书信的时候,尤其针对各种情况的特殊需要。
新约中包含了保罗在事奉中不同时期所写的十三封信。因为保罗的书信是偶发性的,就是说针对特别问题而写的,因此,没有任何一封书信有次序地或有系统把他完整的神学铺陈出来。相反地,他的书信包含了他神学的牧养应用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保罗写信给教会的目的明显地是要处理特别的问题,我们将会详细地在以后的课中探索这一点。
但是为了要说明上述事实,让我们看一下罗马书。许多基督徒错误地把罗马书看成为保罗神学的系统和摘要。因此,他们的结论是这本书的表面主题形成了保罗神学系统的中心 。可是,若仔细地考查罗马书,就会发现保罗写这本书是为了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保罗写信给罗马教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要坚固罗马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的关系。
概观罗马书的结构就能明显地看见这牧养的焦点。在头三章里,保罗集中于证明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是罪人,谁都没有权宣称自己比别人优越。在第4章到第8章,他强调神怎么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提供了同样的救恩。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面前具有同等的地位。在第9至11章中,保罗集中讲述神在人类历史的计划中,如何叫犹太人和外邦人作互补的角色。当强调这些教义的主题之后,在第12到16章中,他处理了若干基督徒实际生活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所起的冲突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第12章中,他强调两者之间有差异,但是因为基督徒应该合一,象一个身子那样。在第13章他甚至叫基督徒顺从外邦人的政府,以促进稳定。而在第14至第16章里,在书信结束之前,保罗集中讨论犹太人和外邦人互相了解对方习俗的需要。
在保罗写给罗马人的信的概略中,我们能看见保罗没有打算把罗马书作为他信仰的摘要。相反地,此书主要在回答基督教会里,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关系的牧养问题。罗马书是保罗神学对一些特殊需要的应用方法。
当然我们有权相信保罗是有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的神学信念,我们可称之为系统神学。尽管保罗的神学系统绐终贯穿于他的书信,但是,其神学仍然没有被写下来。我们知道保罗的神学系统从来没有被完整地书面化。不过,我们能够基于他所写书信,在很大的范围上重建这个系统 。
要重建保罗的神学系统,我们不应只关注于他提及最多的主题。因为他花了大部分时间处理当时教会特别关注的事情。相反地我们必须问这个问题:当保罗写这些特别的课题的时候,是甚么原则在支持他呢?有甚么连贯的信仰模式能最好地解释他独特的教导呢?有甚么教义连接着他写给不同教会的各项题目吗?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便能够重建保罗的神学。我们也将更清楚地理解保罗书信是如何引导第一世纪的教会,同样又怎样在今天指引我们。
我们既然对保罗的背景和事工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我们就可以直接探讨保罗的神学立场了。
在这里我们需要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保罗神学的结构是甚么?是甚么样的信念贯穿着他书信的教导呢?要正确地了解保罗,我们必须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保罗在多方面影响了基督教的传统,理解他神学的方法很多,要谈及每种方法是不可能的。在众多前人所提供的解释方向里面,我们只好限制以两个基本的方向去作解释: 从改革神学的角度看保罗神学;和从最近几十年带来很大影响的末世论的角度看保罗神学。让我们先从宗教改革的立场看保罗。
更正教的改革者是怎么理解保罗神学的结构的呢?在宗教改革前的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教导,人的得救需要有神的恩典和人的善行两者并存。按照此教导,称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信徒灌输恩典,这恩典能让信徒行善,因而得以称义。人要完全称义和得救,就要在神律法标准之下,行真正得称为义的善工。
可是,当马丁路德、慈运理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读保罗书信的时候,他们所得的结论指出了天主教教条式地解释保罗是错误的。他们跟随奥古斯丁的解释,认为称义是一次性的经验,是完全与人的行为没有关系的,也并不是透过长时期的恩典灌输并且混合人为努力的结果。成圣是基督徒人生中漫长的过程,成圣的过程随称义而开始,是信徒一生中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是,称义是神所赐的一次性合法宣告,声明有罪的人已经被宣判无罪;被释放了,他并且有基督的义作为其荣耀。
这信念被称为sola fide,就是唯独信心的意思,因为我们仅仅靠着信基督被称义,并非靠着信心再加上我们的善行而称义。毫无疑问,宗教改革家在保罗的作品中发现此教义是完全正确的。早期教会中有部份称为犹太化信徒(Judaizers)反对此解释,认为救恩是神的恩典和人为努力两者的结合。但是保罗反对早期教会的律法主义,并且坚持称义是十分独特的,完全与行律法无关。宗教改革时期的争论和保罗所面对的争论明显地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罗马天主教会的律法主义大致与犹太化信徒的律法主义相对应。再者,宗教改革唯独信心的教导与保罗的教导又互相平行。
总的来说,更正教徒认为保罗是围绕着救恩如何应用在个别信徒这主题上来发展他主要的神学观点。在传统的神学用词里,保罗的神学被认为是以救恩次序(ordo salutis)为基础,救恩次序就是在基督里,你和我被拯救的过程。在宗教改革的传统中,大多数更正教徒相信救恩次序是保罗神学的最中心概念,尤其相信因信称义是保罗神学的中心点。
多个世纪以来,基督徒了解到保罗除了相信因信称义之外,他还相信其他许多别的教义。他十分关注神的长久救恩历史,而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是这历史的最高峰。在神学上我们称此教导为救恩历史(historia salutis)。一直以来,传统上对保罗神学的理解,是救恩历史不比救恩次序重要。至到近年才有改变。甚至现在,大多数基督徒还是没有把救恩历史看成为保罗神学的中心。
虽然早期基督徒对保罗的解释占了主导的角色,但是,这些看法并不是没有受到挑战的。另一个补充的观点在最近几十年来最为突出,我们将它称为以末世论角度看保罗神学。这个角度对保罗神学中救恩次序比救恩历史更占主要位置的看法,作出重新的评估。
事实上,在最近年几十年来,许多人提出了对保罗神学的其他立场。一些有名的神学家主张保罗神学主要集中在结合希腊哲学和他的犹太背景。又有人把保罗看成为主要在支持理性的道德生活,反对肉体上的情欲。还有人认为保罗的神学深深地被希腊 (Hellenist)的神秘宗教或犹太的启示主义(Jewish apocalypticism)影响。以上有些观点的确为保罗神学提供了一些洞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被证实,能比以末世论的角度看他的神学更有帮助。
我们将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研究保罗神学的末世论立场:第一,末世论的词汇、第二,保罗末世论的结构、第三,保罗末世论的含意。让我们先看第一个词语「末世论」。
「末世论」一词来自希腊语「eschatos」,意思是「末后」或「终结」。因此,末世论就是教导有关末了要发生的事情,或末后时间的教义。旧约经常用「末后的日子」或「世界的终结」来形容弥赛亚最终来到地上,人类救恩历史最高潮的时期将要发生的事。新约《圣经》多次指出旧约中这些「末后的日子」或「世界的终结」的成全,就是在弥赛亚耶稣身上。末世论(eschatology)这神学名词是从希腊语eschatos(末后)而来的,也就是有关「末后的日子」或「世界的终结」的教义。
在传统的系统神学中,「末世论」一词主要是指《圣经》中基督再来的教导。但是,当我们谈论保罗如何处理「末世论」时,我们必须扩展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其意思比单指基督再来要丰富得多。我们将会看到保罗怎样以末世论或末后的角度,认识一切有关基督的事:从基督第一次的降临到他第二次的再来。
为了要看我们如何扩展「末世论」一词来包含比基督再来更多的意义,我们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保罗末世论的结构上去。保罗是怎么了解末后的日子或世界的终结的呢?我们将划分三部分来探索这个论题:起源、发展、和保罗末世论的主题。让我们先看第一点:保罗末世论的起源。
在保罗的时代,犹太神学家一般认为旧约把世界历史划分成两大世代。第一个世代是他们称为「今世」的世代,希伯来语为『olam hazeh』,那是指一个罪恶和混乱的世代。当以色列遭受神的咒诅而被赶出应许地的时候,「今世」就跌落到最低点。所以很自然地,犹太神学家谈论「今世」的时候常抱负面的态度。
但是拉比们也相信跟随着这混乱世代而来的,将会是一个满有祝福的世代。他们称这将来的世代为「将来的世代」,希伯来语是『olam haba』。在将来的世代中,神最终要实现所有祝福以色列的应许。
保罗时期大多数的犹太组织相信,弥赛亚的出现将会是这两个世代之间的转折点。当弥赛亚降临的时候,他将带来主的日子,这日子是神最终祝福属他的人,并且毁灭他敌人的日子。这日子也预示将来世代的来临。
当我们读保罗书信时,他明显地对历史也抱有同样的基本看法,认为历史是分成两个世代的。事实上,他至少12次直接地形容他所活着的世代为「今世」。(译作按:和合本作『这世界』或『这世上』。) 例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4章第4节中形容撒旦为「这世界的神」。当他在哥林多前书1章20节中谈及到外邦哲学家时,他称他们为「这世上的辩士」 。
同样地,保罗用了「将来的世代」一词,来描述将来最后审判和祝福临到人类的时期。例如,在提摩太前书第6章第19节,保罗鼓励信徒要忠心,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他又在以弗所书第2章第7节中,神叫基督从死里复活,是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显明给将来的世代看。」
也许保罗对两个世代的看法最好的例子,出现在以弗所书第1章第21节中。在那里他形容基督坐在神的右边,是
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将来的也都超过了。(以弗所书第1章第21节)
有了这两个世代的基本模式作基础,我们现在要来看看保罗发展其独特的基督教末世论的方法。你应记得在传统的犹太末世论中,弥赛亚的出现是今世和将来世代之间转折点。多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相信当弥赛亚来临的时候,神的子民将会立即领受到神完全的祝福,神的敌人则会即刻被消灭。虽然保罗跟随了耶稣,可是当他面对传统信仰的时候,仍然受到重大的挑战。他知道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但是他也知道耶稣没有象以色列所期望的那样,把世界带入到高潮式的终结。保罗象耶稣自己和其他新约经文那样,以修正传统的犹太末世观来回答这个问题。
保罗是这样解释的:从今世转变至将来世代并不是一个的简单的更替。相反地,这改变是包含了一段重叠时期的,在此时期中,两个世代同时存在。从他的观点来看,将来的世代是从基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作为开始。保罗有信心基督会荣耀地再临世上,邪恶的世代将会结束,将来的世代将会完全地实现,神的子民会领受到最终的祝福,神的敌人要面对最后的审判。可是,今世和将来的世代这两个世代会同时存在。
看过了保罗末世论结构的起源和发展,我们有必要谈谈保罗书信中的一些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历史重叠世代的角度来解释。一般我们会用「已经实现和尚未成全」来描述保罗的末世观,因为保罗相信末后的日子或世界的终结在某些方面来看已经在基督里实现了,然而,其他的方面则尚未成全。让我们解开这描述的含义。
按照保罗的看法,将来的世代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了。我们将看看这个主题如何在保罗的着作中以三种形式出现。首先,保罗的教导是当耶稣升到天上宝座的时候,神国度最后的阶段就开始了。例如,保罗在以弗所书第1章20至21节中这样写道,父神叫基督从死里复活,叫他
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将来的也都超过了。(以弗所书第1章20-21节)
尽管现在基督的权柄基本上在天上,而并非在地上,可是,基督实在已经掌管一切,而且是远超过一切执政和掌权的。这样看来,神在将来世代的权柄已经是现存的事实了。
将来的世代已经在我们当中,这世代的第二个层面是我们先尝了在圣灵里永恒的分。保罗教导我们,当基督升到天上至高宝座的时候,他把圣灵倾倒给教会,叫我们先尝到基督再来时我们将要领受完全的分。在罗马书第8章23节,保罗作了以下的解释:信徒是「圣灵初结的果子」,「初结的果子」是希腊语aparche一词翻译过来的,这词语本来是一个旧约名词的翻译,这词单单指收成中初熟的部分。初熟的果子表示将会有更大的收成。因此,对保罗来说,圣灵是份礼物,叫每个信徒能在其生命中预先尝到将来世代的莫大福气。
同样地,根据以弗所书第1章14节,圣灵自己是
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以弗所书第1章14节)
「凭据」一词是希腊语arrabon的翻译。这词汇指出圣灵是神给我们的首期款或按金,保证我们将来会从神那里领受到更多。换句话说,神现在就已经把圣灵赐给我们了,圣灵原来是将来世代的祝福。
最后,保罗也指出基督开启了新的创造,这创造是与将来世代有关的。因为基督所成就的,和信徒现在所享受的,是一个重新创造的新世界。在旧约中神应许了他的子民,在末后的日子里他将完全重新创造世界,使这世界象人犯罪前的伊甸园那样完美。听听主在以赛亚书第65章17节中怎么向以赛亚描述将来的世代:
看哪,我创造新天新地。(以赛亚书第65章17节)
在保罗的脑海中,基督已经在拯救人类这事实中,证明了重新被创造的世界已经开始了。哥林多後书第5章第17节[NRSV版英文《圣经》]恰当地表达了这个概念:
这样若有任何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的创造:旧的一切都过去了;看哪,一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後书第5章第17节[NRSV版英文《圣经》])
尽管保罗教导将来世代的许多层面在基督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保罗也相信末后日子的祝福还没完全的成就。因此,他盼望基督的再临,因为那时,基督要成就最后的审判和祝福。我们再一次从三个角度去探讨保罗的看法。
首先,我们刚看过的一点,是保罗教导说作王的基督现今在天上掌权。但是,保罗也相信当基督回来的时候,他将带来神国度的丰盛。听听他在哥林多前书第15章24至26:
再後,未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哥林多前书第15章24-26节)
这段经文清楚地让我们看见保罗的视野远超过基督现今的权柄,而是看见所有与神敌对的执政的、掌权的和有能的都要被毁灭。基督要在天上作王,直等到每个仇敌都被消灭了,就连死亡这个仇敌也要被消灭。因此,从一方面看来保罗相信基督的国度已经存在了,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他也相信基督的国度还没有成全。
第二方面,正如我们讨论过保罗相信圣灵是救恩收成初熟的果子,并且是我们得产业这应许的首期款。但是「初熟的果子」一词和「首期款」表示我们在将来还要完全地继承产业。听听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23节是怎么说的:
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罗马书第8章23节)
保罗在这里直接地把圣灵作为礼物这个现今的事实与将来连接起来。由于将来的世代已经来到了,我们已经有了圣灵。但是,我们心里仍然叹息,因为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得到救赎。
在以弗所书第1章14节中,保罗的描写与上述的十分相似,他说圣灵是
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的民被赎。(以弗所书第1章14节)
圣灵是不可思议的预先体现,但这仅仅是更大救赎的预先体现,这更大的救赎就是我们的完全基业。
最后,尽管新的创造在信徒生命中已经成为属灵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在等候创造的完全更新,和我们在新天新地中永远地掌权的日子。就如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21节中写道,在我们得到新身体的同时,
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马书第8章21节)
保罗盼望基督的再临,因为那时候新的创造就得以完全了。
我们仅仅涉及了几个保罗处理今世和将来世代一些重要主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已经描述了他所有立场的基本的模式。对信徒来说,将来的世代是现今的现实,也给信徒带来许多祝福。但是在基督荣耀地再临之前,今世将不会完全终结,将来的世代也不会完全。与此同时,今世的混乱和将来世代的奇妙同时并存。
我们既然已经研究了保罗末世论的结构,我们现在要来看看这些重要观点的含意。
从以上的研究所得,保罗的神学大多数以牧养事工角度来表达。他并没有集中在抽象的神学观念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具体的人类经验上。甚至他的末世论也并不抽象。相反地,保罗相信许多教会面对的困难,是源于今世和将来世代的重叠期中所产生的张力。因此在他的书信里面,保罗解释了神在基督第一次来临的时候为信徒做了甚么,又教导基督徒在等待基督回来的时候应该怎么生活。
要明白保罗末世观这个实际的焦点,我们会看三个主题:第一,与基督联合、第二,荣耀的目的、第三,基督徒的盼望。让我们先看第一点:与基督联合的教导。
在罗马书第6章3和4节,保罗说明了我们与基督的联合事实上把我们从今世转移到下一个世代。保罗又以洗礼来描写我们与基督的联合,他这样问: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的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象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第6章3-4节)
简单地说,从今世转移到将来的世代客观地发生在基督的死亡和复活里。但是每次当人凭信心来到基督的救恩里,他们就与他的复活联合了。结果,我们不再过作罪的奴仆的生活,也不用活在神对罪的审判之下。我们得了新的生命, 复活的生命,好叫我们自由地服侍基督。保罗在罗马书6章第10和11节中继续解释,
[基督]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马书6章第10-11节)
保罗在有关我们与基督联合的教导中,把末世论应用到所有信徒的实际生活上。例如耶稣离开了今世和今世的审判,我们也从罪恶和审判中被拯救出来了。耶稣现今住在将来的世代的大能当中,我们也象耶稣那样,活在此能力之中。
我们一旦掌握了凭信心与基督联合给我们的新生命,我们就会面对一个难题:神为甚么在今世和将来世代之间计划了这一段重叠的时期呢?神的目的是甚么?保罗在外邦人之中的宣教工作见证了他的信念,他相信神计划世代的重叠的原因之一,是要联合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使他们成为一体,作神的子民。
保罗也相信神计划了今世和将来世代之间的重叠,是要叫教会在灵命上到达成熟的程度。有时候他以建造神的殿来描绘这个概念,就如在以弗所书第2章19到22节中所提及到的。此外,他又以成人的身体作比较,就如在以弗所书第4章第15和16节中的描述。保罗理解到教会灵命的成长,是神让今世和将来世代重叠的主要目的。
保罗认知到他这历史观点是不平常的,是以前未曾被启示出来的。因此他说这是神启示给他的奥秘,他又向别人解释这奥秘。在罗马书节第11章25节中,保罗这样写: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罗马书节第11章25节)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说明了现在许多犹太人对福音是心硬的,但是神正使用这段时间,叫外邦人的「数目添满 」或「完全」。就象他在以弗所书第3章4到6节中所说的,
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象如今藉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以弗所书第3章4-6节)
保罗对神的目的看法,为所有信徒如何在今世和将来世代的重叠期间生活提供了一个取向。无论在团体和个人的层面上来看,基督徒都不应把这一段时间看成为静静地等待时候满足的时期。相反地,神计划中的这段时期要有频繁的活动。这一段时间是为了从地上每一个国家中拯救许多人而设的,为了要把教会领到灵命成熟的阶段。因此,保罗奉献自己的生命去传福音和建立教会,他也呼召其他人与他联合去作这工。
保罗有关与基督联合以及今世和将来世代重叠期的教导,为每一个基督徒提供了面对生活挑战的必要盼望来源。在保罗作使徒的事奉里,他也经历过许多苦难,他知道所有基督徒在不同的方面也都经历到苦难。但是保罗的末世论至少在两方面为基督徒提供了盼望。
在一方面,保罗的末世论为我们指出将来的盼望,我们已经开始享受将来世代的许多好处。当我们察看我们的生命,看见我们已经拥有了将来世代的福气,这就给我们盼望,知道将来我们会拥有更大和更完全的福气。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4章16到18节中写: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第4章16-18节)
在另一方面,摆在我们前面的福气好得难以置信,叫我们生命中经历的一切试炼都不算得甚么了。保罗被这信念引领,在罗马书第8章18节中写道: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马书第8章18节)
我们现在的苦楚仅仅是暂时的。耶稣最后要终结这邪恶的世代,为他的儿女重新创造这世界,作为一份荣耀的礼物送给他们。
保罗承认我们因为生命中的困难,在外观上渐渐地衰退,但是他也声称我们里面一天比一天更新,因为将来世代的福气已经是我们的了。由于我们已经从罪中被释放出来,得了自由,圣灵的能力又使我们能够因为内心天天更新而喜乐,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基督里定睛在我们永恒的盼望上。我们对将来世代的预先体验,能够帮助我们盼望基督回来时候的盛大宴会。
我们在这一课中简短地研究了保罗和他的神学。我们见到保罗的背景是怎样深刻地塑造了他的神学,并看见他作使徒的事奉与他的基督信仰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探索他末世论的同时也获得了保罗神学中心的一些重要领悟。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就为以后的课中更进一步去看保罗人生和书信作好了准备。我们不仅对保罗在早期教会的教导将有更好的掌握,我们也将能更清楚地看见他的教导对我们今天的意义。